聯系人:孫經理
手 機:18653459381
電 話:400 178 6369
網 址:www.gist-me.com
地 址: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西外環南
首匯豐物流公司北200米路東
(山東分公司)
地 址: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營順路
128號(總公司工廠)
央廣網北京6月14日消息(記者李鑫 劉軍 湖北當陽臺龔成娥)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年來,為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農業農村部先后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農膜回收行動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同時,我國還開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探索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機制,積極推動國際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合作與試驗示范。記者在安徽、湖北等多地采訪時了解到,各地正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推出各種具體行動,極大地推進了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控。
曹成飛是安徽省肥西縣豐樂鎮的種藕大戶,這幾天他正忙著招呼工人到塘壩里人工除草。曹成飛說,4月份的時候蓮藕種下去,9月底就能收獲,蓮藕遠銷上海、廣東、四川等地,效益很不錯。
曹成飛:一畝地能收3000到3500斤蓮藕,這是保守的?,F在一斤蓮藕的市場批發價為1.3-1.4元,蓮藕直接就從田埂運走,一畝地純收入在1500元左右。
豐樂鎮是一個古鎮,支流交錯的豐樂河穿鎮而過,匯入巢湖進入長江,水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過去,這里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施肥、噴藥、秸稈堆積,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
近年來,當地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減少傳統種植面源污染,在全鎮范圍內鼓勵蓮藕種植。曹成飛說,結構調整后,他的種植收入提高了,隨著化肥施用的控制,農戶們擁有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意識。他的塘壩除草用人工,就是這樣的一種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當地的農田也變得更加肥沃了。
曹成飛:我們一般施一點農家肥,基本上不施農藥,現在對施肥控制得也比較嚴格,蓮藕每個月都要抽檢一次。
豐樂鎮地處環巢湖生態功能示范區,種植結構的調整加上農藥施用的防控,當地的濕地面積逐步增加,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境內4條主要河流的水質常年穩定在Ⅲ類水質標準,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加。
近年來,安徽各地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著力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并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污治理、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回收、水生生物保護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緩解。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衛東:全省化肥使用量、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實現負增長;肥料利用率、農藥利用率分別達37.6%和39.6%,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3%。農業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由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
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加上農民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新型揚糞機廠家告訴您:在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實現了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防控,這是安徽多地的做法。在湖北一些地方,通過全面規劃,調整發展布局,進行區域性的綜合治理,也實現了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防控。
湖北省氣候條件優越,多地自然稟賦較好。湖北省當陽市發展全域旅游,用“生態+農業+旅游”的路子推進鄉村振興,充實農民們的口袋,減少對單位面積農產品產量的追逐以及由此帶來的農藥、化肥的使用。當陽市廟前鎮90后創業者李盼進行了土地流轉,種起了大馬士革食用玫瑰和無花果,收益很不錯。
李盼:我們玫瑰園玫瑰花的種植面積是40多畝,無花果的種植面積是20畝,現在種植的無花果品種有4個,玫瑰花的品種有360多個,食用玫瑰花品種有4個。
李盼的玫瑰花園游客不斷,成為當陽市農業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中,當陽市通過總體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綠色農業,將生態優勢與民俗文化有機融合,推動了農旅融合發展。同時,通過這種全域旅游理念的打造,在一些村鎮發展“一村一品”,借助于合作社的品質把控,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控。當陽市九里聚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濤告訴記者,這種發展模式增加了收入,解決了就業崗位,形成了發展方式加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汪濤:我們合作社目前流轉3000畝土地,2000畝種植區,1000畝養殖區,現在可以解決周圍村莊200人就業,增收2.7萬元左右,現在已經種植有100畝黃豆,100畝冬瓜,50畝南瓜,20畝香瓜,50畝蓮藕。
在這種良性循環下,當陽市很多地方開展了“潔凈鄉村”活動,廟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柴偉介紹說,他們鎮開展了規模畜禽養殖綜合治理和“十五小”企業整治關閉工作,完成了3家煤礦、6家采砂廠、9家鵝棚的拆除關閉工作,降低了農業污染物的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控成效明顯。
柴偉:廟前片區作為當陽市五大旅游片區之一,我們將搶抓機遇,堅持生態、綠色發展理念,配套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補齊旅游要素短板,為全市旅游發展做出廟前貢獻。接下來廟前區要繼續努力,一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二是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三是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四是配套完善基礎設施。
2019年發布的《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8》指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在六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分別是:空間布局持續優化、農業資源休養生息、產地環境逐步改善、生態系統建設穩步推進、人居環境逐步改善、模式探索初見成效。
安徽、湖北等地的做法,是我國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農業農村發展各個方面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綜合水平顯著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生態田園和美麗家園建設不斷提速,已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為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樣板”。